學習分享
本頁瀏覽統計
手機版:
3523
電腦版:
8079
總計:
11602
全站瀏覽統計
手機版:
114548
電腦版:
3618683
總計:
3733231
教養資訊

面對佔有慾強的孩子

文章出處: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A51593D2CD462B44

育兒生活 5月號 NO.252

撰文/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兒童心智科主任 吳四維
編輯整理/江睿毓

人類的佔有慾望始於嬰幼兒期,當寶寶開始能移動身體並伸展四肢以獲得東西時就是佔有慾發展的開始,直到成人期這樣的慾望還是會存在,只是我們以“認知”的方式做一些思考修正,來緩和與人分享東西所造成的失落感。
每 個人的佔有慾望強度不同,影響的因素除了先天的氣質外,與腦部發展、家庭教養方式也有關係,在處理的方式與態度上,家長本身的習慣與價值觀有一定的影響, 然而我們並不是要教養出“凡事以他人為優先”,對任何東西都沒有佔有慾望的孩子,而是要學會判斷「在自己可以接受的範圍內與他人分享東西」的態度。

不愛與人分享?

嬰幼兒各發展階段的佔有慾望表現
佔有慾的表現與兩種發展能力有關,一為動作發展,另一為語言與認知能力。
0~1歲的嬰兒期
因寶寶無法自行移動與開口說話,所以不容易看出其表現,但是如果環境明顯變化如:在不一樣的地方睡覺、換不同的被被或者是更換照顧者,都可能會讓他哭鬧或者不安穩,也就是不太能適應習慣的東西被改變。
1~2歲的學步期
隨著大肌肉發展與能自由移動,寶寶開始會好奇且努力獲得他注意到 的東西,並且常會以嘴巴來品嚐,一旦被拿開或者禁止時,多半會大聲哭鬧,其實他並不是一定要擁有它,只是還在練習身體的運用與了解它的感覺,當然他不會知 道那個東西是髒的或者有傷害的,所以只要轉移其注意力就足以安撫其情緒,此階段語言發展還不成熟,但是已經會使用“不要”的肢體動作如搖頭等。
2~3歲的自主期
隨著語言表達 能力的快速進展與自主意願的提升,這個階段的孩子會嘗試自己解決問題不要人家幫忙,會以語言表達要與不要,但是較自我中心且邏輯推理也不好,不太知道自己 行為的後果,即使你很努力的解釋但他還是會搶著東西不放,然而過沒有多久又把東西丟在一旁,所以他並不是真的知道這個東西的價值而想擁有,純粹只是羨慕或 者想要而已,此時可以順勢採取誘導的方式,以物品來吸引他改變行為如:把飯吃完才可以看電視。
3~4歲的溝通期
小孩開始有一 般的溝通能力,能以較完整的語言方式進行討論,這個階段開始能了解自己或者別人的差別,在想要得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時,會以口語來表達需求;當要求他分享 東西時,大人也能以口語的方式來建議,但畢竟還沒有那麼好的邏輯思考能力,可以試著給小孩2或3個選擇,例如你要給小朋友1個糖果還是2個糖果,由他自己做決定,不要只是問他要不要,否則他常會說不要。
4~6歲的思考期
孩子基本的發展能力如語言表達、理解、邏輯思考都已較成熟,開始以反覆語言練習與思考來建立自我的價值觀,所以此時可以一般的語言與孩子討論擁有與分享的觀念,但別急著幫他做決定,有耐心的等待他的決定,不論結果是否是你想要的都要尊重,事後再與其討論。
 

 

羨慕&嫉妒
在 這裡跟大家釐清兩個形容詞“羨慕”與“嫉妒”,多半人都是混合使用,其實他有不同的意義,羨慕的意義在於希望得到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而嫉妒的意思是原本屬 於自己所擁有的東西被他人奪走;這兩種情況都會讓人感到不舒服與憤怒,其實他們就是出自於「佔有慾」的情節,但這並不是負面的字眼,如果人類都沒有羨慕與 嫉妒,那大家都可能不會努力,可能就不會有人類目前的成就與發展,但在“獲得”與“分享”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可能就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成長與修練。
 
影響佔有慾強度的因素
除了腦部的發展與先天的氣質影響外,家長的教養方式是影響孩子佔有慾強弱的主要後天因素,試著讓孩子瞭解與他人分享的快樂~。
先天的氣質
想必媽咪曾覺 得你家的孩子個性與別人不一樣,比較好動、固執、不願意妥協、過度堅持、不太愛新環境、生活作息不規則…等,這些稱為天生的氣質,但並非這些特質一定會持 續到成人,每個人都會逐步去修正;你會發現有些小孩就是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他所擁有的東西,即使他已經很多了,看見別人有新玩具他還是想要,這些可能都不是 父母教出來的,也不是因為家境的關係,不論是否要給他都一定要讓他了解必要性,不要因為孩子想就給,不要擔心他會失望與難過,否則他不會知道為什麼會擁 有,也不會珍惜物品的價值,只有經過思考與妥協,孩子才會建立適當的價值觀。
 
腦部的發展
大腦的功能與 行為之間有很大的關係,在一些有自閉症、過動症或者嚴重發展遲緩的兒童身上發現其環境適應的能力較差,行為固執且反應激烈,所以在一些人際相處的過程中常 會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如在佔有慾的表現上會有過度執著於某些物品,如電腦鍵盤,當你要將它移開時,孩童會有強烈的行為與情緒反應,但並非因為想要擁有它而 是他的興趣侷限於某些東西,處理時常造成家長的困擾;這時的處理最好能以預防為主(在情緒失控當下除了離開現場,常沒有更好的方法),出門時攜帶孩子平日常使用的玩具或物品,因在孩子趕到無聊與焦慮不安時,這些玩具可以轉移注意力與安撫他的情緒。
 
教養的方式
家長在處理 「佔有慾」的相關行為時,如果單純只注意到自己的期待而忽略孩子的感受,並不能改變孩子的價值觀,舉例來說,當媽咪硬性將孩子的糖果分享於別人,只會讓他 更挫折與生氣,他會以更為強硬的方式報復回來或者過度防衛,比較好的方式是“討論”,你可以述說他之前曾受別人贈與的經驗,跟孩子解釋他目前已擁有同樣的 東西,做一件讓別人快樂但對自己並沒有傷害的行為,讓他自己決定是否割愛,但務必耐心與尊重;如果是羨慕別人所擁有的東西,可讓孩子知道為何要有與如何可 以擁有,畢竟除了生活必須的東西之外,其餘的多半只有點綴與玩樂的功用,盡量在孩子的能力範圍內,鼓勵他努力以行動來獲取所想要的東西,不要因家長的經濟 能力好就不做取捨,讓孩子學到要努力才有回報的正確觀念。
 
孩子常見的佔有慾行為
當孩子出現強烈的佔有慾行為,爸比媽咪應該怎麼做?以下介紹一些常見的情況,並提供家長專業的建議。
對家人的佔有慾望
當家中有數個 小孩時,都會出現年長者嫉妒自己的地位被年幼者取代,不要期待不發生爭端,而是應以平常心看待,盡量讓孩子覺得家長一視同仁,但畢竟沒有完全公平的事,即 使較大的孩子也不見得能完全接受“大的一定要讓小的”的定律,所以試著以現實對孩子釐清如:媽媽只能抱一個小孩,那媽媽應該抱弟弟或者哥哥?其實年長者多 半知道應該讓年幼者但只是不願意接受而已,與其由家長自己要求,不如讓年長的想還自己同意,雖然他不見得心甘情願,相信除非真的有其他的干擾因素如父母親 本身的精神狀態不穩定或者有家庭暴力等情形,年長的兒童會找到合理的解釋來自我安撫,且慢慢就會減少類似的事情發生。
 
過度羨慕他人擁有的東西
有些小孩即使 已經有很多的玩具,但只要一看到新的或者別人有但他沒有的還是會拼命想要,但其實很多玩具他都沒有在使用。這種情況下建議家長不要因為自己經濟許可或者看 到孩子渴望的眼光就屈服,因為問題不是出在有沒有獲得這樣東西,而是養成不好的生活習慣,出門前,如果你確定會去百貨公司或購物商場,一定要先和孩子溝 通,如只能買什麼東西並且要孩子同意,期間他可能耍賴或者哭鬧,請務必保持冷靜,可帶至人少的地方曉以大義,除了解釋買此東西的必要性之外,以半脅迫的方 式鼓勵其配合(如果他仍不聽勸繼續哭鬧,連帶他可以買的東西以一併取消,並且直接回家),只要孩子有思考邏輯能力(4歲以上),多半都懂得且能夠妥協;但 如果年紀太小,比較好的方式是轉移其注意力,與其玩個遊戲如:看誰先找到牆壁上的動物圖案,直接說“不行”通常效果不會太好,因為孩子比你還會說不要,或 者給其二選一的機會(記得不要多且兩個答案都是你可以接納的),這樣小孩會比較覺得有自主性。
 
拒絕與他人分享玩具或食物
也許已經到了 可以區分你我的年紀,常見家長需要在玩具貼上名字來區分這是誰的東西,但畢竟有時候總會有自己有但別人沒有的時候,你心裡也許很想要你的孩子主動分享,但 這過程需要孩子很大的勇氣與心理建設,如果他很快就答應,那他可能根本就不在乎這些東西;建議家長應該讓孩子有些時間思考不要急著幫他決定,可以讓他回想 過去曾經有人分享玩具給他的經驗,讓他知道分享後東西還是會回來自己身邊,他可以經過分享讓別人也快樂的遊戲或者吃到東西,但最後一定要給孩子一個肯定與 讚美,這是人際關係上成長的重要一環,即使「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還是得經過練習,特別是心態的調整。
 
筆者是從事於兒童發展評估與療育工作的臨床醫師,也許近年來小孩生的少,所以每個小孩所能分配的資源相對特別多,又加上少與其他的小還有互動,所以在佔有慾與分享經驗的處理機會並不多,建議應多利用機會(也許看卡通海綿寶寶時或者看見類似的過程時),與孩子討論、分析問題與因果關係,再讓孩子學習如何做決定,可以讓他有機會練習以不同的思考來調節自己的佔有慾。
 
吳四維
現職:財團法人為恭紀念醫院 兒童心智科主任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彰化基督教醫院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苗栗縣中等學校諮商輔導中心醫師
民生兒童文教機構安親課輔部 電腦版 手機版
地址:中安校~新北市新莊區中安街7號 (02)2991-9655
電話:(02)2991-9655 傳真:(02)2996-7681 電子郵件:johnch6833@hotmail.com 管理介面